学校首页 | 院长/书记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正文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6-09 】    浏览数 :  

团队负责人:熊厚仁

团队成员:蒋元海、刘红飞、陈国新、黄殿武、薛力梨、单鸿猷、马金凤、袁克龙、沙斌

 

团队成员与成果简介:团队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在读研究生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人。近5年,承担科研课题50余项,累计经费1500余万元,主编行业标准12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获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余篇。

主要研究领域及特色:新型建材及其制品、复合低碳胶凝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建筑结构、工程结构抗震。在水泥混凝土制品标准化、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混凝土掺合料与外加剂、工农业固废资源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创新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

1.水泥混凝土制品标准化

面向土木工程应用领域对水泥混凝土制品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针对该类材料绿色化、高性能化和生产智能化及性能稳定性的迫切要求,开展绿色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标准化技术研究,重点围绕预制桩、碱矿渣粉煤灰、硅砂粉、生态型混凝土等水泥混凝土制品及其配套材料,开展相关产品、方法和评价标准研制。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针对广大村镇住宅建造技术落后、能耗高、信息化程度低,但单体量小、成本较高、质量不易控制的产业矛盾,围绕适宜低多层住宅的抗震节能一体化的装配式复合板结构体系,重点开展装配式复合板结构绿色低碳部品部件的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主体结构的建造技术和节点的构造措施、基于BIM技术的多专业协同标准化设计方法、装配式复合板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建造示范工程,推进村镇住宅向工业化、信息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3.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

围绕固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及协同减碳关键技术,重点开展工业固废基胶凝材料的设计、改性与反应机理、绿色节能墙体研究,聚焦于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机理、凝结硬化调控、早期微观结构演变、收缩行为特征以及碳足迹分析;针对固废再生骨料对混凝土耐久性和长期性能的影响问题,研究荷载与环境影响作用下再生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劣化规律;针对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废旧量大、不能自然降解及高值再利用难的问题,研究再生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其工程化应用示范。

Baidu
sogou